近些年,「赛博朋克」因其反叛性和颠覆性,成为了艺术届、时尚界、设计界等行业和领域的宠儿。以《阿丽塔:战斗天使》、《头号玩家》等为代表的科幻电影也有了很好的市场反馈。赛博朋克,代表了技术的侵占和替代下,人类文明的崩盘。技术成为了社会统治的座驾,但是底层人民的生活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善,甚至变得更糟。
人类的技术崇拜由来已久。自2016年的围棋大战中,阿尔法狗取得胜利起,社会各阶层、各行业对技术的狂热日渐明显。一时之间,人工智能将要统治人类社会的看法甚嚣尘上。难道,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在《美丽新世界》一书中描绘的“乌托邦”世界真的要成为现实吗?
人工智能,是在算法支撑下的数字智能。所谓智能,是指不再通过简单、直接的方式完成指令,而是能够模仿人类的行为方式,进行有逻辑、有结构的思考,然后再付诸行动。人工智能,本质上是对人类智慧的复制和模仿。
这种对人性的探求,让以算法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成为新秀。15秒的短视频,掌握了人类生理上的财富密码:15到20秒,是一般人形成深刻的短时记忆的时长。基于此,一系列的短视频公司成为了主流。商业价值上实现成功,却在社会价值上脱节。与此同时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:全年龄段的沦陷、长时段学习能力的丧失......这些看似丰富了人类精神文明生活的产品,又给社会进步做出了什么质的贡献呢?这样的成功,究竟是典范,还是泡影?
当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、经营、娱乐等多个方面时,当绝大多数人的生产能力被这些所谓的人工智能替代时,当所有人沉浸于表层娱乐不再进行深度思考,成为娱乐至死的沙发人、土豆人时,我们的人类文明,还能依靠什么重新站立?
从海洋走向陆地,从树上来到树下,人类自身的进化史就是充满突破和生命力的书。与工业技术相对抗、与智能技术相对抗,人类文明总是以独特的魅力坚挺。这种魅力,源自树上掉落的苹果,源自秘鲁森林里的狼桃,源自驶过好望角的轮船。
变革,意味着打破重组,意味着涌现。变革性,是人类所独有的。人的变革性,是对既有规则和制度的反思和创新。变革,意味着革新,意味着改变。人工智能是循规蹈矩的代表,算法和指令组成的世界,实现突破也是需要人类智慧的介入。没有思想、没有情感的人工智能,如何能够突破算法、走出“0”和“1”组成的数字世界呢?
创造性是从0到1,从无到有的能力。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来说,创造性劳动和常规性/重复性劳动有着本质的区别——创造性劳动强调变革,强调个性和多样性。从钻木取火,到工业文明,再到物联网带来的智能时代,人类的创造性从未被设限。反观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,也是写首诗、编个故事,没有创造出新事物。即使是打败李世石的阿尔法狗,也只是根据被输入的算法,通过穷尽的计算实现胜利,并没有出现极具创造力和轰动性的“智能”和“类人”。
变革性和创造性,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触及,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。从历史性的角度进行思考,会发现这些变革都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、社会的力量。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,基于直观唯物主义理论去抽象思考人的本质,将社会性归结为“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”。马克思根据前人的研究和思考,从劳动关系的现实性角度,提出“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”。社会性,促使人类聚集组织到一起。由不同的目标联系到一起的组织、圈层、机构,能够实现个体能力所达不到的效果。独木难成林,一人不为众。人工智能何以实现社会性呢?他们没有情感,没有思想,只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。
人的变革性、人的创造性和人的社会性,是人类能够和技术在斗争中和平相处的关键。盲目的技术崇拜,注定会陷入一种物化的困境之中,逐渐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方向。将视角放到社会生产中,可以找到当前的问题所在。在一些管理模式中,例如科层制内,人是规则和制度的附属工具。不是规则为人服务,而是人为规则服务。但无数的事实证明,这是反人性、性的组织模式。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(Max Weber)曾经这样评价科层制:“科层制发展得越完美,它就越‘非人性化’,越能成功地消除所有无法计算的纯粹个人的、非理性的和情感的因素。”
“量子管理”奠基人丹娜左哈尔教授,曾经从中国传统哲学和量子管理的角度,评价了人单合一管理模式,对于“人”行动能力的激发。她认为,我们不是物理定律的被动证人,我们实际上影响了物理定律的展开方式,并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表现自己。在量子公司,员工被视为共同的创意伙伴,不是公司的生产工具,而是公司的创造者。......海尔有这样独立自组织的小微,每一个都象征着一种面向未来的前进方向。
为什么人单合一模式,能够成为有力量、有价值的组织模式?就是因为这种对人的价值的重视。这不是停留在理论和书本上的高谈阔论,而是在实践中被不断验证的。在2021年8月份的物联网商业生态联盟月度研讨会上,泰国企业就指出人单合一模式中“以人为本”的核心,对人的价值最大化的重视,让其能够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,帮助泰国的企业实现了有效的转型。
人单合一模式如何催生人的创造性、变革性和社会性?链群合约或许能够给到答案。链群合约,是人单合一模式指导下企业主要的主要方式。链群,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组成,分为体验链群和创单链群两种。链群组建遵循“四自原则”:自组织南宫NG28下载、自驱动、自增值、自进化。每一个“自”,都围绕着用户体验,给到员工足够的自主权,实现了创造场景品牌和生态品牌。
以海尔生物医疗为例,作为海尔转型中的排头兵和先锋部队,在2019年成功在科创板上市,成为了物联网生物安全第一股。从转型创业的第一天开始南宫NG28平台,海尔生物医疗的创业团队就踏上了一条充满可能性的道路。链群和小微中蕴含的独立经营、自负盈亏的模式,让团队人员的角色悄然之中发生改变——从打工者到创业者。在技术上,海尔生物医疗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超低温冰箱;在业务发展上,海尔生物医疗引进外部资本,催生了疫苗网、血液网等小微链群;在社会价值上,海尔生物医疗通过物联网技术,打通了疫苗接种的全程可追溯。独立创业,是变革性的体现;技术革新,是创造性的发挥;成功上市,是社会性中人文关怀和共赢共创价值。
海尔依托这种模式,为旗下的链群提供资源(技术、人才、资金等)支撑,实现了“站在十楼上创业”,催生了海尔生物医疗、食联网等链群品牌,实现了共赢共生的生态。人单合一模式中蕴含的人文主义,让身处其中的创业者敏锐捕捉到机器难以洞察的市场需求,实现了更高的社会价值。这,就是对人的变革性、创造性和社会性的发挥,是和算法、智能相对抗的终极。
诸多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发出了“超级智能”的警示,预言智能技术终将统治人类。但是问题的核心,仍然是对未来“人的价值”的思考。希腊裔法国哲学家阿克塞洛斯曾经在《未来思想导论》一书中,提出自己对于技术的态度:技术既不是上帝也不是魔鬼。我们既不能无条件地对它说“是”,也不能完全否定它。作为现代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,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,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必须合理使用的部件。
由此,从社会生产和商业管理的角度来看,人单合一模式得以持久的根源不言而喻。人单合一模式从来不否定技术,更加注重通过人与人的有机连接,激发人的变革性、创造性和社会性,最终实现对技术的合理化使用。正如海尔生物医疗所做出的技术革新、场景化产品改造,实现了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。注重自我革新、自我迭代的组织模式,能够通过对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的激发,实现对智能技术的合理使用。如果说,《美丽新世界》中描绘的“文明社会”终将到来,那么能与之对抗的,只有人的价值和人性的觉醒。
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、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2021年新年寄语中表示,“人的价值第一”的理念,既是海尔创业36年来,一路披荆斩棘的武器,更是所有人永恒的求索。再回到最初的问题,人工智能为什么不能统治社会?人工智能为什么不能代替人类?因为人工智能是生产方式,人是生产力。作为工具的人工智能,怎么能够和充满变革性、创造性和社会性的人类相抗衡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