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假日的三星堆博物馆,游客打挤。游玩的流程,一般是直奔新馆见识众多珍贵文物、排队选购文创商品;再去文物修复馆看专家如何利用现代技术修复文物;最后,前往小树林里的商店买文创雪糕。
或许,在讲解员介绍文物出土情况的时候,有冒出想去遗址现场看一看的念头。但下一秒,听说购票进入的博物馆区域内,并无遗址可看,出土文物的考古现场,距离博物馆还有一段距离,也不对外开放,大多数人都会作罢。
他人的放弃,正是另辟蹊径、从田野里打开三星堆另一面的契机。尤其是在去过好几次三星堆博物馆后,更是时候去挖出文物的三星堆遗址附近看点新鲜。
旷野之中,没有博物馆内文物高密度陈列的震撼。寻着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、二号祭祀坑、月亮湾城墙遗址、青关山建筑遗址等踪迹,穿行在马牧河、鸭子河流过的土地,伫立在遗址旁,那是不同于博物馆内的体验。
目前,游客难以进入遗址内部参观。没关系,站在围栏外,都足够让人心潮澎湃。越靠近文物出土的第一现场,越能感受古蜀文明的脉搏。似乎田间的气味、河流湿润的风和太阳照耀的温度,都在讲述三星堆的传奇。
和三星堆博物馆相比,去年年底荣获第一批“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”称号的四川广汉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要大得多,其中就涵盖多处三星堆遗址的考古现场。而西城墙遗迹、月亮湾城墙、祭祀坑和三星堆博物馆等主要区域,又构成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。
避开人群,我们要去的正是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除博物馆之外的区域。无须门票,通过村道等社会公共道路,便能够从三星堆遗址多个考古现场的旁边经过。
此行的探索,起点始于距离三星堆博物馆三公里外、向新路马路边的一块三星堆遗址的文保碑。一块夹在行道树中间的文保碑,稍不留意就会错过。有碑存在,意味着三星堆遗址就在附近。
如果沿向新路往三星堆博物馆方向走,最先看到的和三星堆相关的,其实是三星堆保护项目部。乍一看,是平平无奇的小楼。另一处牌子上,更详细地写着三星堆遗址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项目项目部。
院坝里,有序摆放的泥土和展板等处在监控的覆盖中,或许来自遗址现场,让人忍不住轻手轻脚走近观看。
项目部来头不小,有敦煌研究院等的参与,负责三星堆遗址东城墙保护试验研究项目和保护。展板上,展示了一些对遗址保护的具体手段和措施。
项目部和三星堆遗址相距不远,方便工作来往。平原之中,田野之间,突然出现的、由墙和铁丝网圈起来的地方,已经让人猜到,那一定是三星堆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区域。
果然,地图显示,三星堆的一号祭祀坑、二号祭祀坑、三号祭祀坑、城墙等,都在围墙的范围之内。1986年,正是得益于一号、二号祭祀坑的发现,大量造型奇异的青铜器的出现,三星堆文化真正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巨大轰动。
三星堆遗址四周,还有少量农户民居,更多的是田野庄稼。秋后,齐整的土地上,稻谷沉甸甸,丰收在望。遗址现场内,考古工作者们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下,也从土地里收获一批又一批的精美文物,令游客有缘在博物馆中一睹巴蜀文化的风采。
遗址区的安保不允许有人靠近考古现场的大门,“都是挖的坑坑,有什么看头。”这当然是一种生硬的、劝阻的说辞。全世界都在期待,在科技手段的加持下,新的好消息会从这里传出。
就在2019年底到2020年间,人们在一号坑和二号坑之间,又惊喜地发现了六个祭祀坑。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,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。其中不乏像很翘的竖披发青铜人像这样的精品。
近年新出土的三星堆文物,经过修复后,目前已有不少在博物馆中进行展示。三星堆的新馆很有设计感科技感,考古遗址现场,也相当硬核,世界首个考古发掘现场的全封闭大保护棚就在眼前。
在媒体的报道中南宫NG28下载,这里有恒温恒湿多功能考古方舱、可载人“悬空”发掘的考古集成平台以及前置到发掘现场的各类实验室……“宛如科幻的现场。”路人无缘走进亲眼见识,只能在透过栅栏,穿过竹林,瞧见遗址区内的园林树木。以后,或许有机会一睹真容。
远不止这一处遗址,距今4800至2600年的三星堆遗址,总分布面积达12平方公里。从1934年首次考古发掘以来,发掘的面积仅占总面积的千分之二。脚下的土地,每走一步,或许都有沉睡千年的文物等待被唤醒。
离开一号坑,不必沿向新路往前,而是经不知名的乡村小路和机耕道,跨过马牧河,穿过民居果林,往田野深处去,多处零散的三星堆遗址在路旁等待人们的经过。
稻谷已经收割完毕,等待新一轮的播种。红色的“拆”字显示区域内的环境治理、遗址保护等工作也已经有新的进展。不知名的野鸟从树林里惊飞而起,扭头一看,铁栅栏里,三星堆月亮湾城墙的名字出现在碑石上。
1929年,广汉农民燕道诚在三星堆月亮湾台地掏沟时,发现一坑400余件精美的玉石器南宫NG28下载。顿时,“广汉玉器”的名声四起。关于三星堆遗址第一次被世人所发现的年份,学界有多种观点,但月亮湾、燕家院子几乎没有争议地被认为是最早发现三星堆遗址的地方。
因玉石器的发现,当时华西协和大学的博物馆馆长、美国汉学家葛维汉组织了对三星堆文化的首次考古试掘,出土的玉器、陶器等证明当地存在着一个超出人们想象、独立发展的古国。
川大博物馆对这段考古历史有详细的介绍,博物馆内也有多幅考古现场的历史图片。站在田间小路上,在月亮湾面前,90多年以来,历古人员在田地忙碌的画面顿时又浮现在眼前。
三星堆博物馆内,有一处关于月亮湾城墙的剖面展示图。而真实的遗迹,就在眼前的保护棚内。因文物保护和科研的需要,暂时没有对外开放。
从未在野外环境中见识到三星堆的考古挖掘工作,工作人员干活的劲儿比种庄稼要细致得多。鉴于“考古现场,禁止拍照”的明文提醒,只有路过的人有缘看上一眼。
而后,你会越来越注意到,在这片核心区域内,有不少安装有围挡、布满摄像头的田地。那是三星堆遗址目前唯一一座大型建筑基址——青关山大型建筑遗址。
名字有点陌生的青关山一号建筑,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05年发现,并最终在2013年发掘完毕。
不少学者相信,“青关山一号建筑作为宫殿建筑的可能性较大,兼有举办祭祀活动的功能。”这极有可能是一个高等级人群的活动场所。像青关山建筑遗址这样的遗存的发现,多少坚定了人们对月亮湾小城是三星堆城址核心区域的信念。当然,一切都还需要更扎实的考古研究。
如果说,博物馆里惊天的文物更多是让人感叹,古人怎么能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,造型奇特的青铜器里到底藏着哪些奥秘?那站在田野里的遗址旁,更多则是令人好奇三星堆的古蜀先民如何创造出一座伟大的古城,这座古城的格局究竟如何?
持续将近百年的三星堆考古发掘,尤其是得益于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考古研究,考古学家们已经基本弄清,三星堆这座古城,由东城墙、西城墙、南城墙、月亮湾城墙,以及北城墙、李家院子城墙等组成,它有着完整的防御体系。
经小路从小桥上转弯,便到了三星堆古城的西城墙。这里绿树茂盛,流水潺潺。和鸭子河只隔了一条公路的距离,不少人选择在此露营野餐。
三星堆古人的野餐,曾经又是怎样一种画风?不得而知,有太多的未解之谜。最令世人好奇的还是,铸就辉煌的三星堆文明,究竟是如何突然消失的,先民们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成就了金沙文明?
古蜀国会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,和千年之前相比较,依然流淌的马牧河、鸭子河其实也有明显的变化,但好在,它们仍在流淌。河边坚韧的蒲苇,还像几千年前一样随风摇曳。
当顺着鸭子河,沿风景优美的滨河公路骑行8公里,抵达包括雒城公园在内的广汉市中心,整个行程结束,也完成了从三星堆古城到现代城市的穿越。那一刻,在秋高气爽中,历史和文明像河流一样真切地流动。